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浪潮中,重载作业环节是自动化升级的深水区:
►效率瓶颈:人工搬运速度受限、易疲惫;传统设备柔性不足,产线切换耗时长,难以快速响应多品种、小批量订单需求;
►安全风险:高温、粉尘等恶劣环境下,重物坠落与机械伤害风险较高,高危行业从业者健康备受威胁;
►成本压力:人力成本攀升,设备维护费用高昂,产线频繁改造的投入对中小企业构成较大负担。面对这些挑战,国产机器人正以硬核技术创新寻求突破。
1.全能战士:破解效率与柔性的双重密码

面对多行业对自动化设备的共性需求,集大负载、长臂展、高精度与空间适应性于一身的六轴机器人正成为破局关键。
以KW1280B-2700六轴大负载机器人为例,其价值正在深度释放:
◎长臂擎重:由280kg手腕负载与2700mm工作范围的强强联合,适用于大型物料的远距离搬运、高位码垛及跨设备取放,有助于提高产线布局灵活性,减少改造成本。
◎刚柔并济:高刚性结构结合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,六轴关节设计让机器运动更灵活,确保精准取放、对位装配等严苛工艺的稳定运行。
◎空间魔术师:设计结构紧凑,支持地面、吊装等安装方式,很大程度释放地面空间,提高厂房空间利用率。
◎多面手:一机打通搬运、码垛、上下料、非标定制等工作流程,适配食品、医药、3C、日化等多个行业的需求,支撑柔性生产和快速换型。搭配定制化末端执行器,可兼容处理多种形态物料。
2.产业赋能,国产机器人的突围之路

科为以创新定义国产机器人更多可能,并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深度场景深耕,实现国产力量的强势突围。
◈专利壁垒:拥有34项国家专利构筑核心技术护城河。
◈服务承诺:“一年内出现质量问题可换新机!”政策,全国50+服务网点与沪鲁技术团队联动,提供48小时快速响应服务,解决企业后顾之忧。
在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,重载作业环节的自动化升级空间广阔,正是国产机器人展现价值、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未来的重要舞台。科为将持续以创新拓展国产机器人的可能性,以可靠服务践行承诺,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。
|